頻頻想起舊金山和多倫多,是旅行墨爾本帶給我的副作用。好深刻啊,明明是那麼的不一樣,卻又覆蓋了厚厚的陰影,在我從那以後的生命之中,有酸苦、卻也喜樂。
/
成年後首次踏上澳洲,一切卻超乎想像的熟悉,我想起多年前K說的:你在最好的時間離開了美國。而我始終當那只是友好的安慰。
回望分岔路口的自己:當時的選擇真的是最好的嗎?
這個問題始終沒有一個被欣然接受的答案,直到身處墨爾本、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城市,卻讓我可以很肯定的繼續往前走了。
K說的沒有錯。體驗過舊金山最美好的樣子,很幸運,但能在一切變得糟糕到無法忍受以前離開,更是不得了的幸運。
回想那幾年,在極短的時間內遇到各種類型的人,他們的開創性打開了我的視野,自嘆不如的同時也很樂於被激勵著。
而為了要接住時刻變化的生活刺激,也只好將不擅長的技能一一拾起,從最簡單的語言到最難的文化融入,勉強算是過了及格線,努力踏過的痕跡,也寫滿了成就感。
可我卻始終知道,真實的自己並不喜歡那裡。
一直認為任何城市都不該作為另一個他方的比擬,每片土地都有獨一無二之處,品出那細微的差異,是旅行最有趣的地方,也才真正代表了與當地文化的輕觸。但我仍不自覺地將墨爾本視為美東與美西氛圍的綜合體,街道、商店、人們口中的語言與延伸出來的方方面面,我不是真的討厭,只是不想再回到那個過去了。
年過30的旅行,多少會以未來生活的雛形下去比劃。氣候、飲食、人物性格,將往後的自己套入,端看這裡的公式能不能產出與心中相符的結果。結果顯示:墨爾本不行。
但墨爾本可以是座喘息的站牌。
開了好幾公里依舊重複的景色,是一種無邊無際的開闊,整日專注吃草的牛羊,身體力行道出了活著的純粹。
在虛實交雜的當代過日子,每天都有太多資訊趕不及消化,囫圇吞棗將雜訊放進心的空缺中。那對身心健康有害,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,也幾乎每一個人都無所謂。
因為比起有所謂,盡快找處安放混亂,才能確保腳步向前,免於被推到社會的邊緣。
沒有人自願邊緣,沒有人、情願孤單。
墨爾本不會再給我如初見舊金山的悸動,更不可能成為替我撐起保護傘的多倫多,但是在那片土地上見證的平靜與寬廣,會永遠成為我心中的一池清塘,在喘不過氣的時候,讓我知道生命可以多麼簡單、無常。
謝謝這趟旅程涵蓋的一切,恰如其分,萬分美好。
No 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