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lying bird with cat inside

穿越城市的靈魂路跑


接近午夜的Jazz Bar,我是這群朋友中最菜的舊金山新住民,東拉西扯的話題伴隨兩杯雞尾酒後的微醺,只記得被囑咐著一定要去看看這週末的遊行:「There's a parade this weekend! You should go and enjoy!」

後來我才知道,Bay to Breakers是馬拉松不是遊行,但大概稱得上是世上最像遊行也最瘋狂的馬拉松了。


起於天災之後

1906年4月18日,一場災難性的大地震幾乎毀了舊金山,建築倒塌、火災頻傳、死傷慘重,整座城市像失了魂般頓時沒了色彩,但城市可以毀、人的意志卻不容許更多蹂躪,這裡的人們決定攜手重建,並發起各式各樣的活動鼓舞人心,而「Bay to Breakers」,便是其中一場代表性的活動。

1912年1月1日,跑者們由Ferry Building起跑,沿著Market Street開始約12公里的馬拉松,路徑穿越城市的主要區域,他們用身體力行的堅強,試著喚回天災前的舊金山。

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,Bay to Breakers已是全球最大的賽跑活動之一,每年有50,000多名參賽者和100,000多名觀眾。隨著比賽規模不斷擴大,1986年的參賽人次甚至創下了金氏世界紀錄,達到110,000人。而比賽之所以熱門的原因,絕不僅僅是因為城市的美麗或是背後的歷史意義,更因為它代表了舊金山的精神—活力、多元、且不屈不撓。

參賽者除了可以報名一般的馬拉松,還可與親朋好友組成「蜈蚣」一起完成競賽。 蜈蚣組的成員必須用線繩牽繫著彼此,可以說是當年同心協力的精神的一種延伸。

隨性的我因為事前沒做足功課,只跟到最尾端的隊伍,是一群連跑都沒打算跑、連蜈蚣繩都懶得牽,完完全全做自己的遊行團體。

但有什麼關係,這就是舊金山精神。


Hayes 大道

Hayes Street Hill 是比賽中必經的路線,也是一條長坡, 對跑者來說是極大的耐力考驗,但對後段的「遊行團體」來說,是屬於狂歡的明星之路。


大約從Gough和Hayes的交叉口以後,街邊的餐廳越來越多,也自然多了許多湊熱鬧的民眾,還有不少參與者的親朋好友在此等著合照,所有人臉上的表情都彷彿回到了童年時的無所顧忌。我拿起相機,或側拍、或邀請喜歡的團體進入畫面,也有許多「不請自來」的人們會主動走到鏡頭前,如訓練有素的模特兒般自信地展現自己。


透過鏡頭感染了他們臉上的笑容,儘管摻雜了一些過度瘋狂的人(鎖定我的限時動態),但無所謂啊,因為這裡是舊金山!因為今天是Bay to Breakers啊!





再往前走便是住宅區,兩旁的舊金山式建築成了最佳中繼站,這裡不提供水分補給,也沒有醫療照護,只有最瘋狂的派對狂歡!

我在其中一戶人家門口停下腳步,打開的車庫裡是一個穿著超人服裝的男子,很明顯地,他身上或多或少患有某些疾病,但無論是不是因為生理上的困難讓他無法參加馬拉松,只要敞開心門,誰都可以成為這個活動的一份子,讓放送的音樂舞動對城市的熱愛。


街邊還有一排被照護院推出來觀賞遊行的老人家,他們不太多話,反應也比較遲鈍,可是他們在這裡、他們也正在參與著這一年一度的舊金山活動!

而看到可愛的爺爺奶奶,許多參賽者也會特地過去和他們互動,溫馨又有趣的景象,逗得奶奶掩不住笑,心裡的那個頑皮孩子,肯定不會隨著時間老去。



時光飛逝,一眨眼,Bay to Breakers 已經來到一百多個年頭,當時的災難景象,我們早已不是身歷其境的那群人,可是人們依舊跑著,就像聖火傳遞般生生不息,讓不曾死去的城市靈魂,蔓延在街道的每個角落。

“Bay to Breakers is a direct route to the city's heart and soul.”– San Francisco Chronicle



No comments

Post a Comment

Professional Blog Designs by pipdig